
《醫‧藥‧人》 第 109 期
一之謂甚其可再
在仿如壓力煲的大都市,精神病已是相當普遍的流行病,流行程度幾達總有一個在左近。據最新資料,全港約有15萬名不同程度的精神病患者,大約有超過4萬名精神病康復者在社區中生活。中國人對精神病有很深的歧見,家有精神病者很多時都諱莫如深,不願求醫,所以實際上患者數字可能遠被低估。
精神病只是病的一種,一如心臟病、糖尿病,讓康復的病人融入社會原是好事,但不能忽略對病患者的支援,尤其情緒上的支援。大部分病者在發病之後失去工作、失去朋友、失卻社會身分,甚至連父母摯親都不願與他們聯絡,情感無寄,生活無依,一個人孤伶伶在社區中生存(不是生活),景況值得同情,如果沒有情緒上的支援,很容易再次病發。把病患者隨便丟在社區中任他自生自滅,無異於把炸彈丟在社區,一旦爆發,很難不禍及不相干的人。
多宗精神病發作傷及無辜的事件,造成多個家庭不可彌補的傷害,隔離病患者確不是治療的最佳方法,但是多宗慘劇發生,更難說服社會接受精神病康復者,「正常人」與「康復者」之間的鴻隙更深,這又是否達到讓病患者融入社區的原意?
亡羊補牢,未之為晚。政府「深切的慰問」撫不平傷痕,除了增撥人手與資源支援精神病康復者,精神科醫生與護士必須加強警惕,務使慘劇不再重複;更重要是宣揚精神健康教育,為社會減壓,為市民提供後盾,方可防患於未然。
編輯室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