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藥‧人》 第 126 期
不是免費午餐
據統計,香港百分之九十的病人由政府醫院處理,私家醫院只處理百分之十。這樣說私家醫院的繁忙程度應只是政府醫院的十分一,但若你造訪一下私家醫院就會發現,其忙碌情況實在不遑多讓。登記處一樣人頭湧湧,候診室同樣坐滿病人。政府醫院與私家醫院最大分別除了環境不同,收費不同外,就是醫護人員的態度。
雖然說現時政府醫院醫護人員的態度已經改善不少,但與私家醫院仍有大幅距離,相信不少人見識過政府醫院醫護人員的十問九唔應 ── 尤其在病房之內。
醫生的收入在公、私醫院或有明顯不同,但護士與醫務助理及其他職員的薪津差異應該不會太大,同樣的工作,為甚麼兩者的態度會有霄壤之別?
有人說是因為政府醫院工作量大,究其實,私家醫院的工作量也不小,而且壓力更大,病人真金白銀付費,要求更高,服侍稍不周到,隨時被投訴。私家醫院上至醫生護士,下至收銀清潔,無不親善客氣,只因為病人等同「客人」。政府醫院最大的癥結是他們自覺醫療服務是「施予」,病人只是象徵式付費 ── 幾十元,又見醫生又有藥,仲想點?
問題是,政府醫院運作所使用的是納稅人的錢,市民無論貧富,有病到政府醫院求診是天經地義,為甚麼我們預早付了費用竟然會得到晚娘一樣的臉孔對待?世上沒有免費午餐,納稅人繳納稅款支持醫療服務,待有病時使用(極可能是仍要繳稅),所以政府醫院提供的服務並非免費,更不是施予,是市民年年進貢的血汗錢(連利息也蝕了),市民為甚麼不能得到合理的對待?
編輯室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