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藥‧人》 第 143 期
食物與食品
老編有天在某家麵包公司買了一個簡單的提子麵包 ── 那種長長的,麵包內有提子,麵包面有些芝麻,又稱為辮包的大麵包。話說事忙,只吃了一半就丟下,之後又是假期,又是甚麼的,終於有天,忽然想起有半個大麵包放在一邊涼快,數數手指,前後接近兩個星期。
拚著看到黴菌竄動蟲蟻橫行的心理準備打開麵包的包裝紙,卻見半個麵包好端端躺在那裡,秋毫無損,更詭異是,麵包表皮依舊油油亮亮。
現在是春回大地,萬物滋生時分,為甚麼連真菌、蟲蟻,甚至惡名昭彰的「小強家族」也棄之不顧。
多年前,麵包添加的是天然酵母、鹽和糖,只要放兩天就會看見點點黴菌;現時的麵包加的是膨脹劑、乳化劑、染色素、甜味精、香料,還有,防腐劑,隨便放一頭半月仍然「麵」不改容。
事實上,我們常被五光十色的超巿貨架迷惑,常把「食品」誤當「食物」,久而久之,習慣了加工食品給予的味覺而忘了食物的味道。原來蠔油沒有蠔,雞粉沒有雞,橙汁沒有橙,連台灣著名九降風米粉竟然也沒有米。
食品公司究竟給我們吃甚麼?麵包公司又給我們吃甚麼?
為健康著想,要吃的話,請吃食物(雖然不見得很安全),但是由化學工業變化而來連蟲蟲也不光顧的食品,還是少碰為妙。
編輯室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