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藥‧人》 第 158 期
無勞則無獲
政府要多建骨灰龕位,讓先人死後有所歸屬,但龕位不能建在我家附近!
香港要有堆填區,但堆填區絕不能建在我住的那一區!
政府要多起公屋,紓緩公共房屋緊張,不過絕不可發展新界東南西北區及離島,不能毀掉香港難得的青山綠水!
還有,全港市民都要退休保障,但,全港市民都不要供強保金!
以上的香港幾個大題目,橫亙在為政者與為民者之間,任統治能力再高竿,都只能有諮詢,無結果。
自回歸以來,政府變了,香港市民也變了,官民之間互相不信任,有些市民總覺得被剝削,只要佔出來抗議,就可爭得更好利益或更多賠償。而事實又好像真是如此,政府總息事寧人,贘償了事(有點像投訴文化)。這種情況鼓勵了更多抗議更多上街爭取。
縱使有人說官民之間多了很多「第三者」從中挑撥,才有政令不和,但主因還是政府與市民關係變差,兩者愈走愈遠,才使「第三者」有機可乘。
改變,是需要付出和犧牲的,無勞則無獲!社會改變如是,政治改變亦如是,無論爭取全民制憲或是公民提名,都需要某些妥協或付出,問題是付出的代價是否大家都願意或能夠承擔。
編輯室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