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覓仙方覓睡方
失眠是現代社會中常見的文明病之一,造成失眠的原因大多與生活作息不正常、疾病或心理因素有關。 嚴格來說,失眠並不是病。對於失眠的闡釋,中西醫都傾向把問題歸納於情緒的影響,而中醫更認為失眠是我們情志失調的關係。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尤其是97之後的香港人,經過信心危機的洗禮,接踵而來是金融風暴的衝擊,而這個打擊所造成的傷害,使不少香港人仍無時無刻不生活於惡夢之中。 家庭倫理的不幸,不是關係於金錢就是關係於感情,這些因素串連出無盡的壓力,使我們的情緒長期處於緊張狀態,也造成一定的心理負擔。失眠就成為腳步忙亂的香港人的好朋友。不少人為求一夜安眠,到處找尋治失眠良方,而安眠藥似乎就是最「方便快捷」的方法。 對於失眠的治療,最好是找出令人難以安寢的原因,對症下藥,才是治本之策。若是經常性失眠,短期解決方法,可以用藥物矯正。而現時常用的安眠藥其實是鎮靜劑,也就是我們經常聽到被濫用的「白瓜子」、「十字架」、「藍精靈」等,這些流行於濫用藥物市場的藥品屬於危險藥物類,容易成癮。醫生特別叮囑:必須在醫生監察之下才可服用。 中醫師虞培楠的說話令人很有啟發:「做人最重要是放得下。」 要是心裡有事,晚上當然不易成眠,能不能「放下」與能不能安寢關係如斯密切,要酣睡至天明,決定權還在自己手裡。
編輯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