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勞永樂(全民健康動力主席/傳染病專科醫生)
《醫.藥.人》 第 57 期
由1986年至2000年間,英國牛隻出現18萬例牛海綿體腦病(俗稱「瘋牛症」),高峰期發生於1992年,當年超過37,000牛隻發病。及至1996年,英國出現第一例瘋牛症從牛傳人,引致非典型克雅二氏症。
瘋牛症的病源體不是病菌、病毒,而是一種會自我複製的變性蛋白質。人類食用感染瘋牛症的牛隻,感染變質蛋白染病。非典型克雅二氏症的潛伏期頗長,往往十年以上,病發者無藥可治,由於腦部逐漸退化,最終死亡。煮食的溫度不能消除變性蛋白,所以肉類煮至全熟也不能預防該病。預防主要靠衛生當局控制牛肉質量,嚴禁進口有瘋牛症國家的牛肉。如吃牛、綿羊和山羊,勿吃該等動物的高危部位,如神經組織及淋巴組織。 美國牛肉設限解禁 自英國實施嚴厲措施後,瘋牛症已受控制。人類因非典型克雅二氏症死亡的最高峰在2000年出現,該年共有28人死亡,之後五年的死亡人數為20,17,18,9,5,出現持續下降趨勢。 瘋牛症不僅蹂躪英國,日本、歐盟、加拿大、美國這四區域,皆是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宣布為瘋牛症疫區。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多年前已對上述疫區實施進口限制,直至2004年11月,才有條件放寬加拿大牛肉進口限制,2005年12月再放寬美國牛肉,日本、英國及歐盟的牛肉,至今仍未解禁。 香港人鍾情美國牛肉,成為美國第五大出口地,單是2003年,入口總值高達9,000萬美元(折合約港幣7億元)。今次解禁,可說是美國農產品貿易游說的勝仗。但解禁是設限的,入口商初期只可從已獲美國批准的指定屠宰場及加工廠進口取自年齡30個月以下牛隻的無骨牛肉,該等牛隻在屠宰時已去除腦部和脊髓等高風險部分。此外,每批牛肉進口前必須先取得食環署書面批准並在進口時附有官方衛生證明書。 密切監察評估風險 其實台灣比香港更早解禁美國牛肉,當地衛生部門於2005年4月一度宣布解禁,但美國隨即在6月又發生第二宗病例,而且確定為本土病例,於是再實施禁運。而韓國、日本、泰國雖遭當地人民強烈反對,亦已相繼恢復有條件進口美國牛肉。美國這種包圍式的游說工作,對台灣、新加坡、中國大陸等尚未恢復開放地區,也形成一股壓力。 日本、加拿大與歐盟因應其本土發生的瘋牛症,已建立牛肉食品履歷及追蹤制度,與沒有瘋牛症發生的國家如澳洲及新西蘭看齊。從牛隻的出生農場、餵食飼料、就醫用藥,至屠宰場及製造為牛肉成品等生命周期及各個環節的所有攸關資料,均已一一作出翔實記錄,有關當局可據此審慎把關,確保肉品安全。美國雖屬經濟強國,唯獨至今仍是各州各省各師各法,未依足日本、歐盟等諸國的做法,制訂完整的追蹤制度。 根據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的規定,被確定為瘋牛症疫區後,必須在未來七年內,其境內不再爆發其他病例,並經OIE的審查且確定後,才能從瘋牛症疫區除名。港府雖有條件放寬美國牛肉入口,但必須密切監察及定時進行風險評估,因為該國在監察及追蹤存在漏洞。 |
文章回應 (0 個) | 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