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既得利益集團使出肥上瘦下還擊,把中、下層推上為香港不景氣犧牲的祭壇。清潔工收入由6000至8000減半至3000至4000。公營機構如醫管局更趁機增加收費,使無能力選擇私營醫療的市民付出更多;並以赤字為藉口,進一步剝削升斗市民僅有福利。
商人做特首 商人特首振臂一呼,商家群起和應。以裁員、減薪、加辛來對付打工仔。當一眾老闆以為得其所哉之際,港人信心瞬間完全消失,人人以為朝不夕保,於是停止消費、停止置業、緊抱穀種,等待不知何時到臨的黎明。結果,香港步入長期通縮,老闆階級「現眼報」,先波及小老闆,繼而是中老闆,最後部分大老闆亦不能倖免。唯一的得益者是誰?大大老闆是也。 此乃董前政府的最大罪惡--使香港利益進一步向大財閥傾斜,消滅社會向上的中產動力,甚至把他們推進貧窮深淵。有謂全球化導致全球財富分布呈M形,即貧者愈貧,富者愈富,此乃宏觀看法。在這宏觀條件下,董前政府再雪上加霜,叫中產死得更快、死得更慘。相信已不必再提董的房屋政策,亦明白為何港人對董落曾上深感如釋重負。
公務員特首 曾蔭權的競選政綱裡,不難發現他正企圖擺脫以有形收支、損益治港的商人思維。以醫療為例,曾承諾在未來五年增加政府公共醫療承擔,由現時的300億提高至400億,即由佔公共開支15%增至17%,或由現時低於國民總產值(GDP)的3%,增至3.4%。以同樣經濟發達地區,香港的公共醫療衛生開支,實在少得可恥。歐盟成員國的公共醫療開支在7%至10%GDP之間。香港雖云是低稅區,以3%GDP仍能應付,是靠公營醫療機構人員「超」努力,香港病人「超」容忍達至。但種種跡象顯示,他們的容忍已超極限,硬忍下去只會使醫患矛盾加劇,醫療事故頻生,醫療素質下降。 筆者認為香港的公共醫療開支仍有空間提升至4%GDP,達至高稅國家的一半。所以曾增加開支的方向是正確,明顯一改商人「卸膊」思維,把政府增加承擔醫療開支放在眾多措施首位,把不利市民的醫療融資放在第三位。
專業人士做特首 至於另一位候選人梁家傑的醫療政綱,亦切中問題核心:「政府官員以成本控制為他們的大前提,把財政視作健康和醫療服務的核心議題,結果為醫療護理專業,以致病人及家屬不斷製造危機。」但敗筆是他仍然以專業本位看問題,在以上論述先醫護、後病人及家屬;更在同一演說指出專業人士如醫生、律師等,要作好準備面對社會日趨嚴格的監察,語調儼如專業領袖。 也許作為資深大律師的梁,跟很多醫生和律師一樣,對專業人士的高尚操守深信不疑;對專業人士享有特權視為天經地義,以致終未能突破專業身分,放下身段,誠實指出專業是壟斷。而社會容許這壟斷,原意並非讓專業人士發財,而是因為專業人士承諾以社會利益為先,以顧客利益為要。 梁有否反思:社會上的人是否不論貧富,都能公平獲得公義;社會上的人是否不論貧富,都能公平獲得醫治呢? 梁如能以專業人士身分打破專業的神話,也許我會相信他參選真正是為「無權、無錢、無票」的人,可惜,他沒有這樣做。
誰是特首的老闆? 一個未能打破自身專業本位的候選人跟一個資深公務員相比,大部分港人認為誰較可取?答案從眾多民調結果,最清楚不過。但得出這答案,並不表示小圈子選舉合理。問題是縱使當選人熟知香港人所想,如何能確保他知行合一,他的真正老闆是誰?如果港人不是他的老闆,面對真老闆意旨與港人意願相違,利益有衝突時,他會如何取決,答案亦最明顯不過。這就是筆者三番四次指出特首選舉是假選舉的原因。 盼望特首真老闆的利益永遠與港人利益一致。不然,現正是我們放下對小圈子選舉所有幻想,開始腳踏實地為香港爭取民主的時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