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珍珍
《醫.藥.人》 第 10 期
脂肪這兩個字真的令聞者色變,愛苗條的女士總是不顧一切的避之則吉。其實脂肪無處不在,要避開它倒不如多了解它。
踏入公元2002年,城中的熱門話題仍然集中在「減肥」事項上。不論是為著保持身體健康,預防肥胖症引致的相關疾病;抑或是追求輕盈的體態,完美的儀容,總之人人都渴望把體內的脂肪立刻趕走。「脂」多些固然有害,不過「脂」少 些又是否值得呢?
甚麼是脂肪?
脂肪,其實是油。我們每天所進食的脂肪來源很多,大致上可分為可見脂肪(Visible Fats)及不可見脂肪(Invisible Fats)。可見脂肪多用作烹調或調味之用,可隨意控制分量,如雞油、牛油、豬油等屬動物性質,粟米、花生、橄欖油或沙律醬等屬植物性質。至於不可見脂肪則存在於食物,如肉類、雞蛋、奶製品及果仁中的成分。
脂肪的功能
- 提供熱量--每1克脂肪產生9卡路里,較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高出許多。絕對是儲存熱量的最佳方式,因此只需吃少許分量便能獲得很多卡路里。
- 促進脂溶性維他命的吸收--維他命A、D、E、K屬脂溶牲,需預先溶解於脂肪中才能被吸收。因此當體內脂肪不足時,會損害維他命的攝取。
- 保持體溫--脂肪不易導熱,儲存於皮膚下層,是有助防止體溫外散,作為保暖禦寒之用。
- 保護器官--體內的器官及神經組織均被四周的脂肪包圍,有保護作用,免除內臟受到外界震盪或撞擊而引致受傷。
- 參與組織結構--與蛋白質一樣,脂肪是細胞的重要元素。
- 增加食物味道及飽滿感--脂肪質感細滑,能增添食物的味道,減低胃部蠕動,延長食物停留於胃內的時間,造成飽滿感覺。
脂肪需求量
根據美國心臟協會的建議,脂肪的攝取量應佔總熱量的30%。換句話說,對一份1500卡路里的餐單而言,脂肪量應以不超出50克為標準。倘若覺得計算方法繁複,便要由選擇材料及烹調處著手。例如買瘦肉和魚類,避免肥肉;烹調用的油應介乎3至6茶匙之間,另外,亦要注意進食時去雞皮及肥膏,還要把老火湯上的油層撇去。
過量脂肪
一般人要吸取足夠的脂肪實在是易如反掌,相反,問題卻在於進食過多的油分,而導致不少健康毛病。過多脂肪會帶來額外熱量,在沒有完全耗掉的情況下,轉化成體內脂肪組織,令身體發胖,增加患上慢性疾病的危機,如糖尿病、心臟病、血壓高、血管硬化、睡眠窒息症等等。事實上,有些癌症如乳癌、大腸癌更與高脂肪飲食扯上了密切關係。
由此可知,脂肪不足或過多均對身體構成負面影響,不但阻礙機能正常運作,又會引發許多疾病。在健康飲食上,食物的選擇要以均衡編排為準則,任何食物都不能偏吃或戒吃。
考你「脂」多少
你認為以下理論是「對」或是「不對」呢?
- 素食有助減少脂肪的攝取。
- 橄欖油的脂肪成分是眾多油類中最少。
- 出外進食,挑選蔬菜沙律進食便最為理想,既提供豐富纖維又不含脂肪。
- 雞蛋中的蛋黃含有很高的膽固醇,應該戒除。
- 魚肉含有很少脂肪,多吃亦無妨。
- 飲咖啡,多加一些咖啡奶粉也沒有問題,因為只是奶粉。
- 薯片包裝上印有不含膽固醇的字句,代表著不含脂肪。
- 炒菜要用多些油才好吃。
- 吃薯仔會致肥。
- 老火骨湯既美味又含有豐富的鈣質。
答案
- 錯──素菜的主要材料豆類、菇茸、蔬菜等,這些食物無疑是脂肪成分低。不過在烹調時,卻用了不少油來增添味道,因而令脂肪額增加不少。
- 錯──很多人以為橄欖油是眾多油類之中最不肥膩,其實所有油類,包括粟米油、花生油、菜油等均含有相近的熱量和脂肪。不同之處在於飽和、單不飽和及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只要在烹調時控制用量,採用哪一種植物油是沒有大分別的。
- 錯──任何的新鮮蔬菜如生菜、番茄、青瓜、洋?b都不含脂肪,所提供的熱量又低。可惜卻在調味時加進許多的沙律醬如千島汁、蛋黃醬,因而破壞了低卡路里的優點。下次吃沙律時,改以低脂肪醬汁如油醋汁或脫脂意大利 醬便較為理想。
- 錯──雖然一隻蛋黃含有345毫克的膽固醇,確實超出美國心臟協會的建議每日300 毫克。不過雞蛋是一種營養極佳的食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易於消化及吸收。倘若完全戒除,實在可惜。不如考慮每星期限制只吃2至3隻蛋黃及採用低脂肪的烹調法如蒸或烚,避免煎蛋或炒蛋的油膩。
- 錯──魚肉和雞肉、牛肉、瘦肉等均是肉類,同樣含有脂肪,有些魚所含的脂肪量更比一般的瘦肉高,所以吃魚的分量亦應與肉類相同。
- 錯──專用來加入咖啡內的粉劑其實並非奶粉而是脂肪,所以粉劑愈用得多,脂肪含量亦愈高。
- 錯──薯仔是植物類的食物,不含膽固醇。在製造過程中,只要採用植物油來炸,則不會出現膽固醇,但在油炸時卻吸入大量脂肪。1包細薯片含有6克脂肪,相當於1.3茶匙油。
- 錯──其實煮菜毋須多用油,否則脂肪量便大為提高。只要用水把菜煮熟,再加點油和鹽來調味即可。
- 錯──薯仔與白飯同樣是澱粉質的食物,只要分量適中,是毋須擔心。然而大家喜歡的炸薯條、煎薯餅、薯片均是非常油膩,常因多吃而增加不少脂肪。
- 錯──據消費者委員會早年的測試,骨湯內的鈣質既低又難於吸收,要達到日常的需求量,便要飲數百碗之多,絕非易事。更何況湯內含有大量的脂肪,飲湯之餘,同時又攝進額外的卡路里。
文章回應 (0 個) | 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