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們 搬 新 家 了 »»
小心使用雌激素
很多女性追求美容豐胸,常吃一些抗衰老或是防衰老保健品,這些產品很可能添加雌激素,雌激素或可令皮膚保持年輕,亦有增加子宮肌瘤、乳癌及其他子宮疾病機會。
養腎如養命
中醫認為腎臟可決定人的壽命,養腎就如養命,平日飲食注意不要進食傷腎食物,高鹽及油炸食品含高鹽及高磷,都不利腎臟,此外,功能性飲料亦會增加腎臟負擔。
番茄天然抗氧
番茄生吃熟吃都具有極高營養價值,且是天然抗氧化劑,有提高蛋白質消化,減少胃脹食積的功效,血清中番茄紅素的含量比較高更可減少胃癌和消化道癌的機率。
氣候變化引發農產品危機

< 上一頁
撰文:古偉牧(綠色和平項目經理)
《醫.藥.人》 第 90 期

生於香港,很少人會面對「沒飯吃」的問題,年輕一代更加從來沒有經歷過「吃不飽」的時候。不過數十年後,氣候變化引致農作物失收,可能會令全球糧食供應不能滿足人類的需求,屆時可能有錢也買不到一包米,窮人「開飯」更加困難。

  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今年的主題是「世界糧食安全:氣候變化和生物能源的挑戰」,以提醒人們關注氣候變化和生物能源生產對世界糧食保障的影響。綠色和平在「世界糧食日」前夕公布了名為「氣候變化與中國糧食安全」的科學報告,指出氣候變化極可能威脅中國未來的糧食安全,而依賴內地糧食供應的香港亦將飽受糧食價格上升之苦。

氣候變化打破農民「飯碗」
  氣候變化主要通過溫度、水資源、極端天氣事件、土壤、害蟲等因素影響農業生產,研究初步結果顯示,在平均溫度升高攝氏2.5-3度的情況下,中國在2050年的糧食生產水平,將較2000年下降14-23%;若進一步以高排放量的溫室氣體作為推測的標準,中國更會提早於2030年前出現糧食短缺。氣候正威脅着糧食供應,我們不能再漠視氣候變化的影響。

溫度上升
  每一種農作物都有其生長的溫度限制,氣候變化帶來溫度上升,會直接影響農作物的生長,令收成下降。而且,溫度上升更會加速乾旱地區的蒸騰作用,減少水分下滲至土地而致不適合耕作。在現時已經常出現乾旱的華北地區,無論河流的水量以至地下水的儲存都將進一步減少,農業灌溉系統的效率亦會因而降低。
  同時,水資源的減少對土壤也產生了難以扭轉的影響,近二十年來黃土高原土壤濕度持續下降,加劇沙漠化。而作為泥土中主要養分的有機物質及氮在氣候變化的影響下加速流失,令風化侵蝕更為嚴重,就連「天府之國」四川亦難逃氣候變化的影響,每年的糧食產量單單因為水土流失就減少490萬噸。

自然災害頻繁
  氣候變化更增加自然災害出現的次數,包括風災、水災、乾災等,氣候變化所導致的冬季變暖更會增加蟲禍出現的機會,因為和暖的日子延長有利害蟲的繁殖,蟲禍波及的範圍亦會擴大。以上所有災害都直接破壞農作物,令糧食供應不再穩定。

發展生態農業打造「鐵飯碗」
  從農業生產的角度出發,要維持糧食的產量,減低氣候變化對農業的影響,生態耕作將會是正確的出路。例如採用「稻-鴨」、「稻-魚」等綜合種養模式,綜合防治病蟲草害之餘,又可減低化學農藥與肥料的應用,減少石油需求以減輕溫室氣體的減排。
  綠色和平採訪了江蘇宜興的農民翁法林,他採用稻鴨共作的耕種方法,在鴨子幼雛時,把牠們放進稻田裡與水稻日夜為伴,相互扶持,待到稻香鴨肥時,才把鴨子放在別處養。鴨子作為 「打工仔」,不能像圈養鴨那樣等待餵食,而必須艱苦勞作,伺機查探稻田內的害蟲,牠們還吃雜草和草種,這樣,農民就不必施農藥和除草劑了。而鴨子奔跑能鬆土,鴨群糞便每天恰到好處地給水稻施肥。這樣除草、治蟲、施肥都全包了。
  江蘇省內連續四年「稻-鴨」共作,控制田間雜草高達99%,又可使水稻紋枯病病發率減少56%,成功以中國農民擁有的資源,減輕對氣候變化的影響,並發展出可持續的農業系統。

遏止氣候變化 你我有責
  氣候變化的影響不只於農業,市民亦有必要在日常生活中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為目標,務求緩阻氣候變化。當下次在超市發現內地入口的各種食品價格上漲時,請想想我們的氣候,一同要求政府立即限制香港的溫室氣體排放,遏止氣候變化。

 

「稻-鴨」與「稻-魚」
「稻-鴨」與「稻-魚」並不是甚麼新發明,而是傳統的智慧,簡單來說就是稻鴨共生及稻魚共生,利用鴨和魚與水稻間互相依存的關係,以水體養魚鴨,以魚鴨的糞便肥田,使魚鴨與稻共生。這種天然的生物關係只因為以前農藥太過方便,而被農夫所放棄,後來因為農藥安全問題備受質疑,而且更養出福壽螺為禍環境與生態,古老的智慧又成為新興的養稻方法。


文章回應 (0 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