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蘇曜華(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
《醫.藥.人》 第 97 期
近來,中國中央政府連番推出振興醫療的政策。先有耗資8500億元人民幣,令中國上下爭論不休的「醫改方案」,然後就是國務院在5月7日發布,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重要配套文件之一的「關於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再聯同「促進生物產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都是有利於醫藥行業發展的政策。這可說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發展中醫藥事業方針的概括和總結。
由此種種扶持中藥業、強調中醫藥在醫療體系中的位置的措施,令我相信與中國同步的香港,在中醫藥業方面亦會向前跨一大步。加上近日香港食物及衛生局亦聯同中醫藥業界,攜手合作對抗流感疫情,進一步肯定了中醫藥在香港的地位。
發展醫藥優勢
此外,香港特首曾蔭權從經濟機遇委員會之議,催谷香港六大優勢產業,其一便是香港從醫療方面發展,帶動香港的經濟走出一條新路向。
香港一向予人的印象是管理方面卓越,產品具有質素,故此,對於拓展中醫藥到外國的市埸,香港是一個很好的平台,可以讓西方國家接觸中醫藥,接受中醫藥的概念,亦加強外國對中藥成效的信心。
但是,推廣中醫藥的時候,必須保證產品的安全性以及品質的確認,因此並非一朝一夕可辦妥。香港衛生署要求中成藥註冊是一個正確的方向,可惜這方面的工作遲遲未能完成,相信署方仍要加多一把勁。
藥物事故影響形象
最近,香港的本地製藥廠及代理商接二連三出現事故,先有治療痛風病藥物別嘌醇出現毛霉菌,繼而有代理商違規更改藥物的有效日期,以及醫管局的利尿藥發現有黴菌而需要立即更換,這些藥物事故或多或少對香港製藥業的水準有所影響,亦使人對香港政府在藥品監察工作方面失去信心。要是因為香港衛生當局的管理不力,因而耽誤國家中醫中藥推展於世界各地,這便是香港對不起國家了。
希望特區政府可以多聆聽業界和學界的聲音,盡快把工作做好,把中醫中藥的研究成就推廣到世界各地。期待中醫中藥可以在世界各地發揚開去。
「關於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