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蘇曜華(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
《醫.藥.人》 第 113 期
政府快將就醫療融資再諮詢,在現今人口老化,未來的醫療負擔日益加重的大環境下,不啻是一個負責任政府的表現。
以往香港可以期望有更多年輕新移民到來,把人口老年化的問題減慢。但今時今日,情況卻恰恰相反 ── 更多香港年輕人北望神州。
在中國內地逐漸形成的中產一族將支撐着未來二十年中國的發展,年輕人不論是國內抑或是本地的,都會在大陸尋找新的工作機會,再加上中國大陸的「一孩政策」,未來只會有更少年輕新移民來香港。如果香港仍是以稅收來應付整個醫療衛生的開支,將不能支持未來人口老化的情況。
市民不接受強醫金
鼓勵市民購買醫療保險,理論上是合理的安排。因為若市民由年輕時就開始供款,到日後體弱多病時就可以運用以前所積儲的款項應付醫療所需。但市民眼見強積金的營運,行政費之高昂,使金融界成為強積金的最大得益者,再加上保險公司不願承擔風險高的醫療保險,因此新的醫療融資議案,相信市民會較難接受。更重要的是,現時提供的公營醫療服務的而且確便宜,而且質素亦不算太差,要說服市民每月付出更多金錢予一群貪婪的保險公司,卻不能保證享有質素更好的服務,實在不易。
再看看美國的情況,自從引入保險制度後,醫療開支急劇增加,因為所有開支是由保險公司付鈔,醫生和醫院便會毫不客氣地收取更高的報酬,亦更必會使用最昂貴的治療方案。
病人自己揀醫生
撇開討論保險承保的融資問題,因為討論需時;我們不如先看看現時的醫藥情況,究竟有甚麼可以改善空間。
實際上,現時有不少長期病患者到公營醫療系統看病最重要是為了定期取藥(因為藥費在公營醫療系統只收取10元),所謂少數怕長計,因而導致政府醫院的病人愈來愈多。政府可根據現時的運作模式,設立配藥中心,病人可選擇在私營系統看病,只要醫生處方的藥物屬於政府藥物名冊內的,都可以在配藥中心配出。配藥中心可交由外判的承辦商營運,地點可以設在工業大廈內,配好的藥物會交到病人指定的藥房,由藥劑師講解及核對後才交給病人,病人需付出10元作配藥費予藥劑師(每16星期一種藥物),可有效誘使部分病人從公營醫療體系轉到私營體系。為彌補不能在藥費中賺取利潤,私營醫生必會提高診金,到時病人的確要付出更多診金,但是病人所獲得的服務亦可能比公營診所較佳,因為病人作為消費者有權選擇自己的醫生,看病時間亦較有彈性,由於沒有藥費在內,病人較容易直接比較診金與服務。透過競爭,醫生所提供的服務將有望提升。
避免重蹈美國覆轍
更重要的是減低整體藥物的成本,利用大量採購,透過議價,在藥物名冊內的藥品必定較現時在私家診所的便宜。再者,參考現時醫院管理局的做法,藥物必須先經過品質檢定後才會使用,因此統一配藥除可減輕成本外,市民對藥物的質素亦更具信心。
有人或會問,外判配藥中心需要更多人力資源去營運,成本將更多。但從宏觀的角度看,每間私營診所的配藥室都可以減低人手,而且配藥中心將會由受過正規訓練的配藥員來操作,質素亦有一定的保障。
總的來說,在保險制度推出以前,每項治療或藥物都應訂出一個限價,以免服務提供者又或是藥廠,會因為病人的醫療開支由保險公司負擔的關係,將價錢不斷提高,導致出現美國的現象 ── 醫療開支不斷膨脹。
文章回應 (0 個) | 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