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蘇曜華(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
《醫.藥.人》 第 125 期
威爾斯親王醫院在9月22日公布一宗涉及一名73歲女病人的藥物事故調查結果。調查後發現,事件中的當值駐院醫生與實習醫生溝通不足,加上實習醫生未有依程序核實病人身分,導致不必要用藥,令病人病情惡化,其後不治。
事件中的實習醫生未有依程序核實病人身分而導致抄寫錯誤是明顯犯錯,但市民不應怪罪並把所有責任推到一位醫護人員身上,因為現時公立醫院的電腦處方系統,根本未能支援今時今日龐大的工作需求量。跟台灣的藥劑師談到這次事件時,他們都十分詫異香港的醫生每日仍然要用人手抄寫藥單,而事實上電子科技是能夠改善這個工序的。
電子化減低錯誤
若公立醫院住院部能夠好像外國或內地的醫院一樣利用電子處方,下載病人電腦的記錄而不必用人手抄寫,無論需要加藥或是減藥都透過電子化來完成,當有重複用藥的時候,電腦即時提醒醫生,這樣病人的健康便更有保障,而護士和藥劑師亦不用閱讀醫生的手寫指示而導致不必要的誤會。加上利用病人手腕上的條碼來開啟檔案,以及核對病人手腕的資料才容許護士派藥,錯誤便可以進一步減低,由此可見,電子系統的引入確是有其迫切性。
現時的電子藥物記錄全依賴醫院管理局的推行,但是,不少病人是在私營市場求診的,他們所使用的藥物記錄則未能儲存到一個共同的資料庫內,當病人因意外而被送到公立醫院時,公立便沒有病人的病歷記錄,從而增加了救治的困難。
政府的推動與配合
要為病人收集並有系統的儲存服藥的記錄,政府必須有以下的工作來配合:
1. 改良現有的網頁http://www.psdh.gov.hk/eps/productSearchSimpleAction.do
衛生署應加入藥物的相片以及藥物劑量的種類在資料庫內,讓市民可以利用網頁查閱,得知自己現時所使用的藥物,有些私家診所藥袋上所列的藥名並非藥物的學名,要有一個整合的藥物記錄,必須先要求所有藥物都要使用學名儲存。
2. 建立一個可讓市民自行輸入藥物學名及所服用劑量的平台。有了一個共用的平台後,公立醫院的藥物記錄也就可以下載到這個屬於病人自己的空間了。
文章回應 (0 個) | 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