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蘇曜華(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
《醫.藥.人》 第 131 期
十年前,鄰近我們的新加坡,其生產總值只及香港的一半,到2011年,新加坡的國內生產總值為2540億美元,首度超越香港。究竟香港出現了甚麼問題?
不得不承認新加坡領導層的遠見,除了主流英語外,更大力發展華語,國人能操普通話,以及閱讀簡體字文章書本,與中國大陸有更容易的經商條件及文化交流,讓年輕一代更易到中國大陸發展,尋找機會。
新加坡已經趕上
我所認識的國際製藥公司,其中有很多都在上海及新加坡設立分部,香港的高層都要向上海或新加坡分部匯報。這是因為具有國際視野的管理人員都意識到改革開放後的中國,其經濟實力將不斷向上。
過去幾年,香港特區首長只是做好他的工作,卻缺乏高瞻遠矚,為長遠的香港指出一條道路。就以發展六大產業之一的醫療為例,只是撥出四幅土地就當成發展,但人力資源方面卻又沒有相應配合,建成後的醫院又豈有足夠的員工支援運作呢?
先顧好本地需求
要發展醫療產業,首要的條件是先處理好本地市民的服務需求,否則就一如本地孕婦未能獲得應有的產科服務而造成爭議 ── 不少本地孕婦未能預約分娩床位需要到私家醫院分娩而投訴。
政府終於設立委員會來計劃未來醫護人手的需求。但大前提下,政府倡議的醫療政策,是否仍以醫院為主?是否公私營並行?基層的預防醫療又如何?
畢竟,自從1974年醫療政策白皮書後,醫療政策至今仍未有長遠實質的新方案,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散件式措施。過去幾年仍未解決的醫療根本問題,希望在新特首的帶領下,有望得出一個長遠的政策,不再短視,不會再有臨急才公開到海外招聘醫護人手的情況出現。
《香港醫療服務白皮書》 |
文章回應 (0 個) | 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