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們 搬 新 家 了 »»
小心使用雌激素
很多女性追求美容豐胸,常吃一些抗衰老或是防衰老保健品,這些產品很可能添加雌激素,雌激素或可令皮膚保持年輕,亦有增加子宮肌瘤、乳癌及其他子宮疾病機會。
養腎如養命
中醫認為腎臟可決定人的壽命,養腎就如養命,平日飲食注意不要進食傷腎食物,高鹽及油炸食品含高鹽及高磷,都不利腎臟,此外,功能性飲料亦會增加腎臟負擔。
番茄天然抗氧
番茄生吃熟吃都具有極高營養價值,且是天然抗氧化劑,有提高蛋白質消化,減少胃脹食積的功效,血清中番茄紅素的含量比較高更可減少胃癌和消化道癌的機率。
思覺失調藥物 香港投入資源低

< 上一頁
撰文:蘇曜華(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副會長)
《醫.藥.人》 第 152 期

「思覺失調」是指一種可能發生於一些人士身上的早期不正常精神狀態,當一個人經歷「思覺失調」時,他們的思維、 情感、感覺會與現實脫離。

  雖然任何年齡的人士都有機會患上「思覺失調」,但有較大機會發生於15-25歲左右的青少年身上。根據國際數據推算,本港15-25歲之間青少年人口中,每年會有700人出現思覺失調這種精神狀態。香港醫院管理局的數字(2011年)顯示,目前已有4萬人確診患有思覺失調。

治療的難題 
  要治療思覺失調,現時已經有20多種藥物可供使同。不過最大的難題是病人不依從服藥,導致治療效果不佳。美國一項調查指出,一名患者全年只要不依從服藥10天,其復發入院的風險便會大增兩倍;若全年多達30日不依從服藥,風險更會再飆升至四倍。思覺失調病人不依從服藥,不但浪費了藥物資源,也可能導致復發、病情惡化、出現併發症、攻擊性及危險行為,這不單是個人問題,更可延伸成家庭及社會問題。根據調查,本港約有54%患者沒有依從用藥,其成因主要是對藥物的效用、副作用及選擇欠缺認知,其餘則因為副作用而自行停藥。
  大多數高收入地區會採用長效抗精神病針劑以代替每日服藥來解決患者不依從性的問題。不過香港的患者及其家人對長效針劑副作用有根深柢固的負面印象。病人較抗拒接受注射,誤以為所有針劑都是傳統藥物,注射後會出現急性不自主活動,如雙眼向上吊、斜頸、吐舌頭,還會無法安定,不斷來回踏步等等的副作用。但其實,現時已經有新一代抗精神病針劑出現。研究指出,採用新一代針劑的患者病情改善較採用傳統針劑的明顯,對治療的滿意度逾80分,較傳統針劑約40分高出一倍,更重要的是,54個月內,採用新針劑患者入院率,於約一半時間下降至完全沒有入院;相反,採用傳統針劑不但維持在治療前的狀態,入院風險更可能增加一倍。

藥物資源香港低於澳門
  現時使用的抗精神病藥物,大部分是傳統藥物,分別有口服藥物及針劑。傳統口服抗精神病藥物佔50%,新一代口服抗精神病藥物約佔25%;而傳統抗精神病針劑佔24%,新一代抗精神病針劑則只佔1%。以針劑作比較,現時每100名接受針劑治療病人,有4名是使用新一代藥物。相比2005年時數據,每100名接受針劑治療病人,只有2名是使用新一代藥物;雖然數字上有倍數的改善,但與其他地區作比較,香港仍然大大落後於其他高收入地區。又以精神科專科醫生為例,2011年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中,每十萬名市民中,澳洲有12位精神科醫生;香港則只有4位。若以精神科藥物開支作比較,每十萬名市民,澳洲的支出為2800萬港元;而香港只支出420萬港元而已,甚至相較鄰近的澳門,香港更少用20萬港元。
  透過進行藥物教育,鼓勵對口服藥物不依從的病人,改用長效的針劑產品,有助改善患者用藥依從性,讓社工、護士及職業治療師等個案經理能介入並協助患者。
  最後特別要強調,有暴力傾向的思覺失調患者只佔極少數,大部分病人是內向的,希望社會可以正確認識思覺失調。


文章回應 (0 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