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李啟偉(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急診部特約主治醫生)
《醫.藥.人》 第 155 期
深度旅遊近年日漸流行,如果打算到高地旅遊,例如位於海拔2500米以上的城市及地區,必須留意高山症的發生,及早做好預防措施。
台灣中部某山區驚傳山難,一支登山隊伍攀登某大山時,其中一名男性登山客,疑似罹患『急性高山症』,還等不及救護人員趕達現場,已病情惡化身亡。」
類似這樣的不幸事件,時有所聞。我們到底該如何防患於未然?萬一遇上了又該如何因應呢?
治療 ── 立即下山
事實上,海拔2500米以上的高度因空氣中的含氧量比海平面低,的確有可能會導致嚴重的「急性高山症」發生,其具有潛在致命的危險性。避免發生此等不幸事故,最重要的是在登山前對「急性高山症」之症狀有一定程度的認知,登山的過程中一旦有人發生疑似「急性高山症」之症狀,應當馬上停下來休息,進行深呼吸、給氧、攝取適量水分,依照出遊前專業醫生的指示服用針對急性高山症之藥物,並應立即毫不猶豫地趕緊下山就醫,千萬不可「逞強」或「怕不好意思掃隊友的興而硬撐」,這可是會因此出人命的念頭啊!同行隊友們切忌讓急性高山症患者獨自下山。
高山症狀
實際上,針對急性高山症而言,其預防要比治療容易。海拔高度、爬升速度、耗能大小、脫水多寡,乃決定「急性高山症」嚴重程度之四大重要因素。因此,登山時應當緩慢地穩步邁向更高的高度,如果是在高地紮營的話,應保持下一個紮營睡覺的地方離上一個紮營睡覺的地方之間的高度差距應不超過500米為原則,沿途維持深而慢的呼吸形態,讓你的身體逐漸地適應高海拔的低氧氣壓。一路上要密切注意自己有否出現任何「急性高山症」的症狀,如:食欲不振、倦怠、失眠、頭暈、惡心、嘔吐、頭痛、咳嗽、呼吸困難、皮下水腫、步態不穩、行為失常、意識改變等等。如有出現上述症狀,務必馬上告知同行隊友,切勿延誤下山就醫的時機,否則一旦爆發高海拔腦水腫(High Altitude Cerebral Edema)或高海拔肺水腫(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患者的病情可能會快速惡化,叫人措手不及,嚴重甚至威脅到生命的安全。
併發症
高海拔腦水腫的症狀包括發生定向力障礙和幻覺,最終甚至可能失去意識,導致死亡。而高海拔肺水腫則因為在肺部積聚過多的液體而妨礙有效的氣體交換,其症狀包括極度疲倦、胸悶、持續咳嗽而痰液呈粉紅色泡沫狀、發紺、連休息時仍感氣促,甚至有即將窒息的感覺、意識改變,終至死亡。
春日登高郊遊本來是人生一大樂事,但事前大家必須具備上述的基本醫學常識,隨時隨地注意自身及同行每一位隊友身體狀況的變化,確保生命的安全,才可望做到大夥兒「快快樂樂出門,平平安安回家」!
高山症 |
文章回應 (0 個) | 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