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們 搬 新 家 了 »»
小心使用雌激素
很多女性追求美容豐胸,常吃一些抗衰老或是防衰老保健品,這些產品很可能添加雌激素,雌激素或可令皮膚保持年輕,亦有增加子宮肌瘤、乳癌及其他子宮疾病機會。
養腎如養命
中醫認為腎臟可決定人的壽命,養腎就如養命,平日飲食注意不要進食傷腎食物,高鹽及油炸食品含高鹽及高磷,都不利腎臟,此外,功能性飲料亦會增加腎臟負擔。
番茄天然抗氧
番茄生吃熟吃都具有極高營養價值,且是天然抗氧化劑,有提高蛋白質消化,減少胃脹食積的功效,血清中番茄紅素的含量比較高更可減少胃癌和消化道癌的機率。
余枝勝常懷感恩心

< 上一頁
撰文:Isabel
《醫.藥.人》 第 12 期

上個月,聖雅各福群會一個老人癡呆症的研討會上,余枝勝醫生在台上侃侃而談,會後,人潮散去。一些護老者繼續圍著他發問,我想走去SayHello,卻插不進嘴,遠處打個眼色作罷。心裡一直嘀咕:為甚麼他真有這麼好的能耐,面對每一個陌生人他都答得這麼真誠、這麼投入。原來,真有那一點遠因,令他那感恩的心一直陪伴在他人生旅途中,當然還少不了他那與生俱來的好脾性。

  余枝勝承認,在80年完成醫學院實習後出來揀讀精神科時,真的是少數中的少數,當時精神科剛起步,醫生亦奇缺,雖然青山醫院落成已20年(在1960年啟用),但人們一提起青山醫院,仍有種恐怖的感覺。
  「以前,香港有出現精神病人,便會送上火車直駛廣州芳村精神病院等死,直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才停止,之後由香港政府所建的高街精神病院及青山醫院接替治病角色。」
  「即使如此,如果人們有癡呆、分裂、抑鬱等精神病,亦只有送入醫院住他10年8年等到死那天才出院。試想想,我們一生人在社會付出許多,養兒育女,奮鬥工作,為甚麼因年老,因有癡呆、有抑鬱就要被人遺棄在病床呢?中國人所說的五福臨門其中一福是善終,我覺得做醫生,起碼要做到這一點就是要幫助病人。」
  「幸而藥物進步了,我要教他們堅持服藥,恢復情緒與自信,讓他們懂得享受他們的生活,教他們如何自我照顧,減低自己退化速度,要對前路有信心,使他們餘下日子活得更好些。還要教導如何紓緩護老者的照顧壓力……」
  「香港人口愈來愈老化,老人初期的精神病可能只是失眠、焦慮、抑鬱、神經衰弱、癡呆,這情況早發現是可以控制的。但長期不理便很嚴重,會有自殺傾向、精神分裂,所以一定要盡早找出病原,及早醫治。」

打牌治病論
  余枝勝可說是老人精神科外展隊的先驅者,他們在1992年倡議成立老人科外展隊,主動地離開醫院走進社區,這隊伍有醫生、有護士,他們分別去老人院、地區醫院門診部、社區中心,並四出講學,為老人家診症,評估他們精神病況,使社區關注這問題,並讓他們在社區中早早作出治療,而不是一發病便只有長期住院的唯一途徑。
  另一方面,政府亦正視到長期住院,對病人、對家人、對社會,無論是治療方面、經濟以至人倫上都不是一個好事。為減低老人精神病人長期住院對病床依賴,醫院也來個大革新。
  「我們把牆壁由白色髹成黃色或紅色,避免消毒藥水在病房瀰漫,鼓勵病人穿著私家睡衣,打電話鼓勵家人探望,游說家人接病人出院,又擔保一旦病人舊病復發,一定再接受他們入院治療……總之要令他們充滿希望,打破過去死路一條的感覺。」
  「心理治療是很重要的,例如護士會對病人說:『恭喜你,你畢業了,可以回家過幸福生活,不用再在醫院學習了。』或者:『你家中的孩子很想念你,等著你回去。』」
  病人回家了,外展隊醫護人員會定期探望。醫院方面亦新設一個佔地8000平方呎的病人俱樂部,這裡沒有病床,卻有麻將檯可以供病人回來約腳打麻將,這是余枝勝用「麻將治療」癡呆症中的成名之作。另外俱樂部內可以唱歌、養魚、淋花、看書報、唱粵曲、聽講座、寫詩、散步、聊聊天……
  「打麻將不准用錢以免爭吵,他們在麻將檯上多動腦筋,晚上睡得好,也少了失眠,不用服失眠藥了。我以前有一個住院病人,一直不敢出院,經醫療隊鼓勵出院回家後,現在每星期約有5日,每天一早從赤柱坐車到葵涌醫院俱樂部玩,黃昏自己坐車回家,他無記性、有癡呆,但一樣找到他的生活,這就是我期盼的。」
  套用余枝勝的口吻,這個外展隊是「摸著石頭過河」的實驗,似乎是成功了,而且還跨進一大步,醫療理念就是主動在社區發掘有初期癡呆病徵的老人並進行治療,減低老人自殺率,另方面,病人在家庭生活對病情亦有幫忙,並可減低病人長期佔用病床的醫療負擔。

老,不要灰心
  余枝勝不是坐在醫院的醫生,他一直落手落腳地跑來跑去,去老人院要求院長收癡呆症的新症,披星戴月到長洲評估新症,去講書鼓勵老人家去就診……
  他趣味盎然談到如何勉勵癡呆老人,訪問中段,好奇地追問余枝勝:「醫科生在70年代是天之驕子,不過,論得寵及賺錢程度,一定輪不到老人科,若再加上精神科,更可說是名列榜尾,為甚偏偏選這科呢?」他頓了頓,良久才說了我想也未想過的答覆:「我媽媽也有精神分裂,而且還有糖尿病……」
這一刻,余枝勝眼眶卻紅了,我們都靜下來了,答不上腔……真的抱歉。
  其實,老人病不一定令人灰心的,有精神病也不一定令人氣餒,現在藥物進步得多,只要病情控制得好,一樣可以過平常人的生活。其實面對兒科病,一樣會令你激氣,癌病也會令醫生失去信心,反而老人家明白事理,只要你有耐性,多些關心他們,鼓勵他們,他們不但聽你話,還會教懂你許多人生哲理呢。」
  余枝勝的童年志願不是讀醫,他說直至中4時,才考慮讀醫科來挑戰自己。
  「我在荃灣官立讀中學,當年參加校際常識問答比賽連續過四關得到冠軍,發覺原來自己不太水皮,在選科時,心有點雄,便揀了最難讀的醫科。一直不大肯定我可以做醫生,最大原因是當年讀醫科學生要有些家底,我卻沒有,父親生意失敗破了產,母親又有病,又沒有公援,幸好當年香港大學醫學院改制度,可以申請貸款及助學金,於是我好努力做暑期工,課餘兼職賺錢,我身邊有很多人幫我,例如中學老師幫我搵學生供我補習,女朋友借錢給我交學費,那時,身邊的人都很痛錫我,我記得中學老師還送我一部顯微鏡給我溫習……」

名銜60個
  畢業之後的余枝勝一直留任在醫管局及在公立醫院任精神科醫生,多次派到英國及澳洲進修。公餘時間積極參與社區。這不單止,他晚上申請到衛生署屬下的普通科診所做夜診醫生,然後他還在港大、中大、理工、嶺南等大學任教,又是癡呆症協會,新生精神康復會及一些志願機構任幹事和顧問,有時又應邀去法庭任精神科專家證人,例如八仙嶺大火,又例如去評估是否有人裝呆扮癡。還有,董特首頒了個榮譽勛銜給他,他又是傑出青年……,一大堆的頭銜,他說記不起有57個還是60個。
  「我今年才48歲,有60個職銜也不算多,你知道以前的彭定康夫人、今日的董特首夫人的職銜都是超過60個,我比他們年輕,她們做得來,我也做得來。我人在江湖上,別人賞識我的才能,肯俾面我才找我去幫幫忙,難道我去拒絕人嗎?畢竟在老人精神醫科領域中,懂得的人不太多,既然我抽得到時間出來,幫到人便應該盡量幫,待我找到有接班人,我就放手,那不是很好一件事嗎?」
  「我的成長,乃至我完成大學,身邊也有太多人幫忙,我才有今日,我覺得做人總不可以過橋抽板,所以幫到人便幫吧!」
  儘管這個「過橋抽板」詞彙用得不恰當,儘管當年借錢給他交學費女友,即今日的太太及女兒埋怨他太忙,但他那回饋之心的確令人感動。
          

後記
余枝勝有個花名,叫「余詩聖」,他喜歡文學,坐在他的私家車上,別人聽收音機或音樂,他聽的是英詩朗誦。他常將一些有激勵說話背誦成順口溜,或填詞,然後教老人家去唱背,使他們對人生懷有希望。他有不少老人家Fans,常與他唱和,你一言,我一句的,有時你出上聯我對下聯,編撰成文,在病人俱樂部到處貼,還用幾本相部貼起來。他在95年為癡呆老人填了首得意之作:「既然哭哭啼啼來,何妨開開心心去,人生難得是胡塗,也許癡呆也是對」。不過,今日重看,他覺得太消極,便把最後那句改為「癡呆也有人生趣」。「其實,英文仲易背,最可惜老人家不會英文。」他腦海裡滿是如何激勵老人家的詩文。


文章回應 (1 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