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們 搬 新 家 了 »»
小心使用雌激素
很多女性追求美容豐胸,常吃一些抗衰老或是防衰老保健品,這些產品很可能添加雌激素,雌激素或可令皮膚保持年輕,亦有增加子宮肌瘤、乳癌及其他子宮疾病機會。
養腎如養命
中醫認為腎臟可決定人的壽命,養腎就如養命,平日飲食注意不要進食傷腎食物,高鹽及油炸食品含高鹽及高磷,都不利腎臟,此外,功能性飲料亦會增加腎臟負擔。
番茄天然抗氧
番茄生吃熟吃都具有極高營養價值,且是天然抗氧化劑,有提高蛋白質消化,減少胃脹食積的功效,血清中番茄紅素的含量比較高更可減少胃癌和消化道癌的機率。
香港藥劑業 ── 點滴說當年Part IV 跨國性科研藥廠的來臨

< 上一頁
策劃:吳劍華(資深藥劑師) 撰文:林麗金(藥劑師)、羅雅姿(藥劑師)、呂燕明(藥劑師)、朱敏華(藥劑師)、何嘉誠醫生 部分資料提供:梁國強(美國輝瑞科研製藥香港區總經理)
《醫.藥.人》 第 175 期

香港的50年代,是一個貧窮的年代,是一個混亂的年代,也是個充滿機會空間的年代。醫藥事業的發展,除了有來自上海的西藥廠和兩廣的中藥廠外,跨國大藥廠亦已經悄然進駐。

  50年代,一些跨國性科研藥廠開始由外國遠道來到香港設立辦事處,目的是希望透過香港進入中國大市場,在香港最早出現是來自美國的藥廠,包括當時的施貴寶(Squibb)、禮來(Eli Lilly)、輝瑞(Pfizer)及默沙東(Merck Sharp & Dohme),之後,來自歐洲如英國等地的大藥廠葛蘭素(Glaxo)亦到香港設辦事處。
  這些跨國大藥廠主要都是研發新藥的科研藥廠,以億元美金的投資額換來有效的知識產權保護期,期望在藥物在受保護的專利期間能收回投資成本,而科研藥廠能持續研發新藥的投資有賴於新藥上市和成功的市場推廣銷售。近十年,研發的新藥主要是針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和精神病為主,對於現時醫學上束手無策的不冶之症,科研藥廠的投資可說是為各類病人尋找新希望的依據。

大藥廠合作與兼併
  在早期時,很多跨國藥廠並沒有在香港設立分公司,只是將產品委託香港的總代理全權負責推廣和分銷,由於總代理的專業性有限,推廣的投資亦不大,導致很多跨國藥廠的產品不能在市場中得到良好營銷,致使後來跨國藥廠索性直接來到香港設立分公司發展業務。70年代中期,中國大陸市場漸漸開放,跨國藥廠更加重視香港市場,愈來愈多藥廠以香港管理人員為骨幹,開始進軍大陸市場,使從事西藥行業的人才變得搶手。
  科研製藥的投資是以數十億美元計算的,由於運作成本昂貴,這些藥廠一向以來的經營手法都是合併、收購、擴充及增資。近年來,很多科研製藥廠為了優化科研資源,進行收購和合併,結果出現了當今五大處於龍頭位置的大廠。舉例來說,今天的美國輝瑞(Pfizer)就是由原來的輝瑞,結合了美國華納藥廠(Warner Lambert)和法瑪西亞大藥廠(Pharmacia)而成;葛蘭素史克(GlaxoSmithKline)就是由「葛蘭素威康」(Glaxo Wellcome)及「史克美占」(SmithKline Beecham)兩家大型藥廠合併而成,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亦是由瑞典阿斯特拉(Astra AB)與英國捷利康(Zeneca)合併而成。

香港科研製藥聯會成立
  大藥廠之間雖然競爭激烈,但彼此卻維繫著一定的合作關係。早在1968年,當時29間跨國科研藥廠就香港政府建議的專利法決定舉行聯合會議商討,會後決議成立香港科研製藥聯會(Hong Kong Association of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HKAPI),為會員提供香港醫藥市場的最新資訊,並與香港政府及各個與醫療有關的學會建立工作關係,就醫療政策及制度提出意見,例如醫護改革、藥物政策、《不良醫藥廣告(修訂)條例》及廣播事務管理局藥物推廣守則等。聯會於1970年成立了「醫療專業推廣工作守則」,以反映世界衛生組織所界定的醫藥推廣道德標準給讓業界參照遵守,守則後經多次修訂,至2013年,守則已歷經十六次修訂。

跨國藥廠的挑戰
  跨國藥廠雖然規模大,但研發新藥投資成本高、研究需時長,取得衛生署認可後專利銷售期往往只剩數年,藥物的專利過後便會變成仿製藥,或稱通用藥(Generic)而面對其他藥廠仿製的競爭。近年科技發展速度加快,一種新藥面世不久,另一種同類的新藥亦會很快進入市場正面競爭,令新藥獨佔市場的日子縮短,對藥廠來說,無疑是投資回報減少;不過對病人來說,藥費的負擔卻可減低。
  由於原廠藥價錢往往高於仿製藥,營業額必會受到威脅,所以科研藥廠都會想方設法延長產品的專利權。為了維持產品在市場上的價值,跨國藥廠在業務和策略上作出轉變,由從前單一的提供科研製藥轉變至成為醫療護理的伙伴,與醫護人員合作帶出最新的醫學資訊,跨國藥廠於策略、業務及發展三方面都有了重大的轉變。

藥業整合
  數十年前的製藥業主要由中小型的科研公司組成,每間企業皆擁有各自的專長與技術,然而藥物研發是一個耗時十年或以上的高投資,要提升科研穩定性、持續性及多元化,企業間紛紛出現合併、收購以至伙伴合作方式來拓展營運,逐漸由個別的中小型獨立公司形成今天實力龐大的跨國科研藥廠。合併後的企業除了能擴大生產線,亦促進技術及知識交流及互惠互利。

投資世界級科研中心
  香港無論在醫療技術、學術,以及專業操守上皆達至國際水平,臨床實驗方面更日益進步,香港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均於其教學醫院設立臨床試驗中心,成為亞洲其中一個重要的臨床實驗地區。不少跨國藥廠亦積極投資成立個別的臨床試驗管理團隊,或與專營臨床試驗的研究中心合作,以進行大型的臨床研究。

人本醫療
  今日市場的發展重心在於為病人提供全面的服務,講求與醫護人員及社會上其他服務單位如社工、病人組織及志願團體的合作,跳出以「醫藥為本」(Medicine-centered Healthcare)的框框,推進至以「病人為本」(Patient-centered Healthcare)的醫療新概念。藥廠積極推廣健康教育,拉近與病人的距離。

病人主導的時代
  一直以來,藥劑業於香港的市場主要是公營機構、私營診所、醫院或社區藥房,病人的角色較為被動,醫藥資訊都是從醫護人員中接收,現時資訊網絡發達,病人漸漸變得主動,會在網上尋找藥物資訊,與醫護人員之間亦有更多互動。在醫療進入病人主導的時代,藥廠及藥劑師亦隨之轉變.藥廠從以往主要向醫護人員提供藥物資訊普及至病人及公眾教育。社區藥房的藥劑師亦不再是「照單配藥」,而是市民和病人重要的藥物諮詢顧問。從前藥劑師的工作離不開既定的配藥工序,現今則走出藥房面向群眾,為市民提供藥物安全、使用及貯存等教育工作,作為病人的藥療輔導。

藥業與藥劑師的變化
  產品的專利壽命縮短是藥業界一個逆流,面對市場挑戰,有些開發代價偏高的藥物,如抗生素便更難生存。為防備抗藥性的出現,新出的抗生素不到最後一刻也不會輕易獲批使用,即使研發及推出成功,最後亦可能無用武之地,因此投資回報並不穩定,所以這些藥物的研究工作只有少量藥廠願意冒險。面對研製所需的巨額經費,科研藥廠尋找合作伙伴及投資渠道,因而成就了藥廠與社會機構間合作之大趨勢,不少藥業不但與醫學團體、教育機構,以及政府科研基金共同進行科研,藥廠與藥廠之間一同推銷產品的合作模式亦屢見不鮮。

  人口老化亦是另一大醫療挑戰,伴隨老齡人口而來是退化或慢性疾病所帶來的醫療及藥物使用量日益龐大,隨著藥廠銷售策略的改變及人口老化對慢性藥物的需求,藥劑師作為第一站講解藥物使用的醫護人員,能積極提升普羅大眾的保健意識,應走前一步將「疾病治療」(Sickcare) 推進至「健康管理」(Healthcare) 。

小資料
現今世界上研發製藥的主要國家是美國、英國、瑞士、德國、法國和日本的製藥廠。
每年,香港有不多於30種獲得衛生署批准在本地發售的新藥出現,經衛生署註冊的入口藥物大約佔處方藥物七成,其餘的則來自本地副藥廠製造的仿製藥。平均來說,香港的藥業市場,大約五成的銷售額來自公營機構,約二成半來自私家醫院及診所,另外二成多從門市藥房銷售所得。


文章回應 (0 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