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Kit
《醫.藥.人》 第 183 期
中風可分為出血性及栓塞性兩大類,有些嚴重個案可能不及救治而造成死亡,研究指,高血壓是導致中風最重要的危險因素,但在中風的危險因素中,卻是大部分都可以預防。
中風(Stroke)可致死亡和嚴重殘疾,常令患者措手不及。一項最新研究發現,90%中風的個案不離十大原因,而這些危險因素大多卻是可以預防,而其中對中風影響最大最重要的是高血壓(Hypertension)。
協助此項研究的加拿大醫生Martin O'Donnell指,研究證實,無論在任何地區,高血壓都是導致中風的一個最重要卻又可改變的危險因素,防治高血壓,除可減低出現不幸外,更可降低中風為社會所帶來的負擔。
研究人員認為,預防中風、減低市民的中風風險是公共衛生機構的重點和策略,這項研究已被刊登在醫學期刊《The Lancet》,研究對像共27000人,來自全球各個大洲。
研究主要集中探討中風的高危因素在全球各地主要人口及中風亞型之間的關係。研究人員分析了多個造成中風的特定風險因素,再研究每消除一個風險因素可降低中風的比例。其中以消除高血壓,估計可降低48%中風風險。
風險因素可能減少中風的百分比
- 高血壓:48%
- 缺乏運動:36%
- 血脂:27%
- 不良飲食習慣:23%
- 肥胖:19%
- 吸煙:12%
- 心臟病:9%
- 酒精:6%
- 壓力:6%
- 糖尿病:4%
減低這10個存在的風險因素無論在任何年齡組別及性別中皆可減低中風機會,然而,該研究負責人指出,各種風險因素的重要性在不同地區或有所不同,例如:在北美、澳洲和大部分西方國家,高血壓導致中風的重要性為39%,但在東方及東南亞等地,高血壓導致中風的百分比卻接近60%。
同是這項研究的負責人Salim Yusuf醫生說:「我們的研究結果告知全球大眾必須實行干預措施以減少中風,由於我們觀察到一些區域差異的風險因素,所以在個別地區應按不同的風險因素度身訂造應對方案。」
兩類中風
腦中風可以簡單分為兩種,依據血管病態分為缺血性中風與出血性中風。
1. 缺血性中風 ── 由於腦血管硬化導致血管狹窄及閉塞,或心臟病引起血凝塊游走至腦部阻塞了腦部的血管,使腦細胞缺血缺氧受損,約佔所有中風患者70-80%。缺血性中風是香港及東南亞地區最常見的腦中風形態,與出血性腦中風相比,較常發生在睡眠中或剛睡醒時。
2.出血性中風 ── 由於突然的激動、血壓升高或其他原因造成腦部的血管破裂,血液進入腦組織,進而引起腦部大範圍受損,約佔所有中風25%。此類腦中風易發生於病患處於忙碌、緊張、生氣、情緒激動或是劇烈運動等時候,中國人的出血性中風個案比西方為高。
文章回應 (0 個) | 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