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楊幽幽醫生(牙科)/李奕庭(牙齒衛生員)
《醫.藥.人》 第 190 期
很多人不大理會口腔內的小腫塊,近牙肉位置腫塊更常常被認為是「熱氣」所引致。本篇主要討論牙齦瘤,其他口腔內的腫塊下期繼續。
一些病人當發現口腔內有小腫塊時會求醫,但大部分人是進行例行口腔檢查時由牙醫發現。
香港較少人認識牙齒衛生員,在香港,牙齒衛生員在牙醫監督下可進行洗牙及部分治療程序。牙醫為病人完成檢查及處理了其他問題後就會交由牙齒衛生員洗牙及進行其他預防性治療,之後,病人每半年見牙齒衛生員洗牙,因此有時會由牙齒衛生員發現病人有牙齦瘤,然後向牙醫報告。
即使在牙肉位置發現小腫塊亦有可能是其他成因,牙醫會為病人詳細檢查、診斷及從化驗中鑑別變化而作出結論。
牙齦瘤(Epulis/Gingival Epulis)
牙齦瘤泛指在牙齦(牙肉)上的腫塊,臨床是指由牙齦黏膜下增生的組織:
- 牙齦瘤主要是牙齦黏膜以下的各組織,如牙周膜及頜骨牙槽突的組織增生。
- 可以有或沒有潰瘍(Ulceration)
- 由牙菌膜內細菌引起慢性炎症或機械(箍牙、假牙或尖牙)等刺激形成。
- 從病理組織結構不同,可分為肉芽腫型、纖維型及血管型 -- 血管型牙齦瘤含血管特別多,極易出血。血管型中的妊娠性牙齦瘤與內分泌有關,懷孕期間容易發生,分娩後縮小或停止生長,而纖維型牙齦瘤含有較多的纖維組織和纖維母細胞,外表光滑、顏色正常,不易出血。
病例1:18歲女病人
牙齦瘤於下排左及右正門牙中間
病例2:18歲女病人
牙齦瘤在下排左正門牙中間
治療
- 牙醫或牙齒衛生員替病人洗牙及教導病人使用各種方法牙菌膜,兩星期後覆診。
- 去除刺激因素,如假牙或牙箍。
- 有需要時進行手術切除。
牙齦瘤切除後進行化驗是確診的主要方法,病人應明白這是最可靠的結果,如果發現惡性細胞,需進一步接受治療。
Photos reprinted with permission
1. Dr. Praful Choudhari, Dr. Praneeta Kamble, Dr. Aankasha Jadhav, Gingival Epulis: Report of Two Cases. IOSR Journal of Dental and Medical Sciences (IOSR-JDMS) e-ISSN: 2279-0853, p-ISSN: 2279-0861. Volume 7, Issue 3 (May-Jun 2013), PP 40-44 www.iosrjournals.org
文章回應 (1 個) | 留言 |